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是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動員各界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基石”。
隨著公眾對“舌尖上的安全”關注度日益提高,訴求逐步多樣化,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的制度化和常態化,提上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議程! 2013年,隨著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建,結束了過往多年食品安全監管“九龍治水”的局面。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和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也成為食品安全監管鏈條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公眾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的途徑,從簡單的食品安全事件“事后查處通報”,過渡到“以預防為主”的食品安全抽檢結果定期發布,再到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查詢平臺上線,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息可實時查詢,我國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漸成常態。
發布內容從碎片化到全覆蓋 信息公開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手段,發布內容尤為重要。
此前,由于食品安全監管環節分散在不同職能部門,國家、地方、各部門的食品安全抽檢各自為政,檢測標準和項目不統一,公布內容也相對簡單。個別不合格食品和不合格項目被公布后,由于缺乏權威、統一的解讀,被輿論發酵為“毒”產品,引發不必要的公眾恐慌。
201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建立國家食品安全抽檢制度,統一抽樣標準、抽檢項目和抽檢標準。
2015年6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做好食品安全抽檢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的規定,實現食品抽檢全覆蓋和檢驗結果全公開。根據《意見》,全國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將按照層級不同對不同類型的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抽檢。在具體抽檢中,蔬菜、禽畜、肉類、水產品等高風險品種每月抽檢,較高風險的產品每季度抽檢。抽檢的樣品應主要在流通環節購買,采取交叉抽樣、異地抽樣和專項抽檢等多種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要求各級食藥監管部門在抽檢結果出來的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公布的信息要包括合格產品信息和不合格產品信息,以及對不合格產品采取的處理措施,并對風險進行解讀和提示。另外,省、市兩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接到檢驗結果后,要在5個工作日內匯總,并報送上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信息公開漸成常態化制度。
改版后的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也凸顯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的積極態度。延續新聞發布、政策解讀、科普知識等重點欄目同時,在首頁還突出了食品安全查詢功能。查詢平臺上,設置公眾查詢、企業查詢和標準查詢三個細分內容,滿足不同的查詢需求。在“食品”欄目下,公眾也可就監管動態、食品公告通告、食品抽檢公告等進行查詢。
報告時速 食品安全事故2小時之內報告 及時向公眾發布食品安全相關信息,也涵蓋了監管部門內部的及時監督、報告等。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后,去年12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對外公開征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意見。其中規定,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應當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在事件發現后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藥監管理部門報告。醫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現其收治的病人和處置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可能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藥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今年起,國家食品安全抽檢的頻率從“季度抽”變為“月月抽”,抽檢中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問題產品”,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24小時內通知銷售與標志生產的屬地食藥監部門,對“問題產品”采取封存、下架、銷毀等進一步處罰;追溯問題源頭和波及范圍,防范食品安全風險擴大。同時,國家食藥監總局還要求省級食藥監部門在查處“問題”嬰幼兒配方乳粉奶粉及生產企業、銷售渠道的過程中,隨時向社會公布進展,發布消費提示。
發布平臺 從官網發布到涵蓋APP查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們獲取信息手段的逐漸變化,食品安全信息的發布平臺也產生了一些變化,傳播方式的改變也讓不可控因素逐漸增多。國家食藥監總局也表示,不斷在信息發布中進行創新,今年年初正式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食事藥聞”,涵蓋信息動態、安全提示及科普服務三個板塊。結合之前開通的微博和客戶端,完成“兩微一端”平臺的搭建。同時將“兩微一端”新媒體鏈接均在首頁右側醒目位置呈現,并在網站右上角增設“網站使用指南”,便于用戶瀏覽使用。
去年6月國家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推出《食事求是》APP官方軟件。該款APP設計了“食安共治”版本,為廣大群眾提供了食品安全監督舉報平臺,消費者可以和“智能安全員-小安”或者附近的食品安全專員聯系,舉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舉報之后有關部門會及時跟進,消費者可以在APP里查看處理的進度和結果。
發布形式 從專業話語到公眾聽得懂
讓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從專業話語變成老百姓聽得懂的內容,也是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的重要環節。最明顯的變化是,從近年開始,食藥監總局的一些文件信息開始配發新聞稿、解讀稿。就在上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在網站公布專家對包括“諾如病毒引發兒童腹瀉”、“辣條”、“金箔入酒”、“生鮮奶”等在內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事件進行解讀。
在“兩微一端”信息發布中,用戶也可以看到小視頻、H5等形式的作品。按照食藥監總局相關人士的說法,信息要重溫度,將食品藥品監管中的專業話語轉化為公眾聽得懂的日常話語。
■ 梳理 、
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發展歷程
2014年6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示,要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讓消費者自主選擇安全食品,實現優勝劣汰。當月,“食事藥聞”APP正式上線,集四品一械(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科普短文發布、科普微視頻展播、有獎游戲、四品一械公眾查詢等功能于一體,還設有“辟謠”板塊,戳穿各種“食品謠言”。
2015年6月,食品抽檢實現全覆蓋,檢驗結果全公開。當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關于做好食品安全抽檢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
2015年6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推出《食事求是》APP官方軟件! ⊥,食藥監總局建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查詢平臺。該平臺涵蓋了總局2015年以來公布的抽檢信息,并將根據抽檢情況實時更新。
2016年初,食藥監總局正式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食事藥聞”,涵蓋信息動態、安全提示及科普服務三個板塊。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